眼下,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。茶文化,在荆楚大地绵延悠长,茶圣陆羽所著的《茶经》中,多处记载了陆羽与湖北的渊源。今天的荆楚文化漫游记,让我们一起跟随《茶经》,寻找春茶最初的味道。
寻找春茶最初的味道,一定要采到最好的原料。陆羽所著的《茶经》,将全国分为八大茶区,其中提到“山南,以峡州上”,意思是,山南地区的茶以峡州产的为极品。峡州,即现在湖北宜昌。
记者赵黎黎:“目光所及仿佛一眼千年,这里便是陆羽在《茶经》里所提到的峡州。站在三峡之口,如今茶园依旧,采茶正当时。漫山茶园里如何寻得陆羽笔下最初的一抹春茶?我们一起出发。”
置身于万亩茶海之中,相信千年前的陆羽游历至此,也会不禁赞叹。为了找到曾经的古树野茶,我们来到乡政府档案室,从乡志中寻找线索。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陆羽品尝的茶叶还是以前的那种野茶树,主要分布在小渔村、邓村坪、古城这些地方,如果要采茶的话,最好的时间段在7点钟,还有露水的时候就开始采。”
记者赵黎黎:“好,为了最好的一抹春茶,6点出发,没问题!明天见!”
这座海拔1200米的大山,被茶树覆盖。要在它们中寻找到野生古茶树,犹如大海捞针。
记者赵黎黎:“现在这些野生和人工种植大概比例是多少?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95%都是人工种植的茶叶,我们16个村1个社区,只要能种茶的地方都种上了茶,一亩茶叶收入在8000元到9000元。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茶叶的话要生长在向阳的地方,但是要有遮阴的地方,需要散射光。这就是野茶,你看这就不一样,是不是?它就长得比较壮,但是它的量非常少。从这里走上去。”
王长锋告诉我们,他曾在这片区域找到了一株6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。
记者赵黎黎:“这个路真的只够一个人侧向行走,才能过去。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这个树好像不在了,本来是在那个地方,长在那个地方。”
卖树人:“卖了。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卖多少钱?”
卖树人:“一万块钱。当时我儿子读大学蛮困难,实在没得办法了,我不想把它卖出。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我们继续找吧。”
记者赵黎黎:“我们不能在第一步就出师不利了。”
20多年前,当地大规模种植台地茶,由于村民们对古树的保护意识不够,大多被砍伐或低价售卖,想要再找一棵百年古树,还得再翻过几座山。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以前陆羽到这个地方来调研茶叶的时候,大多数茶叶就是生长在这样环境下,野者上,园者次,岩上茶就是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之中。”
在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跋涉后,我们找到了一株清朝时期的古茶树,很难想象,这棵直径只有一个半拳头的古树,已经在这片森林里生长了快400年。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标准茶园的(茶叶)就没有这样的茶毫,野茶里面果胶含量最多,泡的(水温)热的时候是很晶莹剔透的感觉,冷了之后就浑浊了,我们这里是冷后浑发源地。”
记者赵黎黎:“这也其实印证了陆羽所说的,我们峡州上是为什么,古茶树才算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,但我们现在其实大部分种的还是茶园性质的,为什么当时放弃了这些?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那时候都不是很富裕,野茶资源少、量也少,也没有很多人要买这种高品质的茶叶。”
记者赵黎黎:“现在是不是有一些转变。”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现在乡里提出战略,提升绿茶、振兴红茶、发展野茶,今年我们也是对这一块资源在进行普查,现在市场需求量确实很大的。”
茶,发乎神农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从药用、食用,到现在成为养育一方人的经济作物。下山途中,沿路家家户户盖起的二层小楼,便是美好生活的印证。
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党总支书记王长锋:“10万吨一年产量,每家每户都有10多万存款,我们在这是真正体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。”
从山间一片叶,到万家杯中茶。据统计,中国601个茶叶地理标志,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,72个县市区300多个乡镇产茶,带动2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,涉茶经营人员超过500万。
记者赵黎黎:“经过一天一夜的翻山越岭,我们终于追随陆羽的脚步,找到了最初的最原生态的一捧野茶。回想1400多年前,唐朝250斤的贡茶,到如今8.8万亩的标准茶园,茶农们不仅靠茶解决了温饱,腰包也鼓了起来。我想,陆公看到此刻的场景,一定也会倍感欣慰。”
来源: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